第75章 我们只相信王镇长_重生官场:从省政府办公厅开始
笔趣阁 > 重生官场:从省政府办公厅开始 > 第75章 我们只相信王镇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章 我们只相信王镇长

  “王镇长,你是咱们赤湖镇的镇长,可不是后韩村的镇长啊!”那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道。

  “是啊王镇长,后韩村穷那又不是我们的错,你可不能只顾他们不顾我们……”

  “王镇长,这一碗水端不平没关系,但也不能差的太多啊……”

  见到王林海出来,百姓们瞬间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嘴的不断诉说着。

  出来的路上王林海就在想了,最近镇上也没有出现什么能够引起众愤的事情。

  百姓也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来把镇政府的大门给堵了。

  而且李红兵还特意说了是六个村子的百姓,这里面显然是不包含后韩村百姓的。

  再加上现在的这一番话,王林海已经可以断定,这些百姓十有八九是在包村委员那里得不到说法,所以便用这种方式找到他这里了。

  从道理上来说,百姓并没有错。

  但是从做事的方法上来说,好像这也不能全部去怪他们。

  这一个月来自己都在忙几份报告的事情,不是在县上就是在市里,很少有待在镇上的机会。

  他们就是想找自己都找不到,连续一个月都找不到人,采取一些相对极端的办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事情毕竟还是出了,现在再去找理由,找借口都是无用的。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件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给赤湖镇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也给县委县政府一个不让他们头疼的交代。

  王林海想了想,说道:“各位大爷大娘,你们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实不相瞒,今天党委会的主题就是在讨论这件事情,不过大家既然来了,那咱们不妨把党委会的规模给扩大一些,把这个党委会议搞成全镇百姓动员会怎么样?大家也都参与进来听一听,提一提建议如何?”

  “好,我们相信王镇长!”白发老人点头道。

  他们虽然文化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也知道把王林海逼的下不来台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好处。

  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见到王林海,从王林海口中得到保证,而不是为了闹事而闹事。

  有了老人的点头,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同意。

  见状,王林海连忙让人引领着这上千百姓进入镇政府大院。

  赤湖镇政府是一块四方地,面积很大,建筑也是围绕着一圈建立的,中间有一块很大的空地。

  以往遇到重大活动的时候也会在这里举行,农忙的时候也会把地方挪出来给百姓用来晾晒粮食,所以容纳个上千人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去准备个横幅挂在主席台上!”王林海抽空对着刘芸吩咐道。

  “好的王镇,我这就去!”刘芸点了点头。这年头的横幅很简单,就是一块长方形的红色横布,然后再用正方形的纸写上字,按照顺序用胶粘上去就行了。

  镇上举行活动的时候经常要用到这些东西,直接去仓库里拿出来写上字挂上就行了。

  “周书记,把委员们也叫出来一块参加吧!”王林海又对着周长庚说道。

  “好!”周长庚猛的松了口气。

  百姓愿意买王林海的账,而王林海又将这次群众聚集事件用偷梁换柱的方式换成了动员大会。

  再加上张书记对王林海的信任,就算后期追究起来,最多也就是批评他们活动组织考虑不周。

  但不管再怎么批评,这件事情都已经不会在成为他们身上的政治污点了。

  镇上虽然有提供这么多人聚集的场所,但却没有上千把凳子可以给他们坐。

  好在这里是农村,百姓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也没有那么金贵。

  众人纷纷相互搀扶着直接席地而坐。

  见状,王林海立刻制止了工作人员去搬桌子搬椅子。

  直接让镇上的领导在最前排跟着百姓一块坐在了地上。

  这个行为在一些委员们心中引起了不满情绪,但是听着身后上千百姓的叫好声与掌声,委员们也只能笑着回应。

  准备妥当之后,王林海拿着有线话筒站在了砖块搭建的主席台上。

  “大家伙这段时间可是把咱们的包村委员们吓的不轻啊,我听说他们现在连村子都不敢进了,见到村支书村主任都得提前绕路走,甚至有些人压力大到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就在刚刚的党委会上,咱们的委员们还在跟我拍桌子骂娘呢,因为让他们暂时不要抄我的作业这个建议是我给的,他们这是在替我来背这口黑锅啊。”

  台下瞬间一片哄笑。

  王林海的话半真半假,但却很接地气,没有让人感觉到领导身上那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气息。

  “为什么后韩村可以搞养殖合作社赚大钱,其他村子就不能搞呢?就因为我负责的村子是后韩村吗?并不是!”

  “我能理解咱们想赚钱的心情,但是赚钱可不是说你看什么挣钱就去做什么,真要是只顾着跟风不去深入考虑的话,手里就是有多少钱都不够赔的。”

  “要想赚钱,首先你就得明白一个道理,你得迎合市场,迎合经济发展规律!”

  “赤湖镇不大,但要比后韩村大的多,后韩村现在月出栏的鸡数量大概在八千只左右,等到过年的时候会提升到一万两千只,之后每月保持在一万只上下。”

  “咱们七个村如果都这么搞的话,一个月就是七万只鸡出栏,大家知道每个月七万只鸡意味着什么吗?”

  “东都市辖区的常住人口有两百多万人,意味着每个月平均每三十个人中都要有一个人买咱们的鸡才能消化完咱们的产能,但是东都可不仅仅只有咱们在养鸡,人家专业化的养鸡场两个月就能出栏,咱们则需要四到五个月,咱们拿什么去跟人家竞争?一股脑的涌进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把这口锅给砸了,大家都没有饭吃。”

  “所以我最近也在想这件事情,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咱们不应该在养鸡这一条路上走到黑,咱们镇上虽然有矿,但那跟咱们这些老百姓没有一点关系,咱们也赔不起,所以只能进行多元化养殖,迎合市场,迎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用统一部署的形式来分散风险,提高品质,提高咱们的产品竞争力。”

  “思路是有了,但是养什么?怎么养?在哪里养?未来的销路怎么找?这些细节需要我亲自到各村去走访调研,去市里联系那些经销商,争取在年前拿出一个确切的方案出来,力争在年后让这个项目可以落地到各村,咱们大家伙一起用一年的时间,努力让咱们明年过一个肥年,大家看这样搞行不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9beat.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9bea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